坦白說,驅魔片基本的套路是差不多的,因為驅魔原本就是一項固定的儀式(rite),而所有的驅魔片大多也是從信心的失去到重獲為主軸,驅魔儀式反而成為電影恐怖、驚悚的賣點,這一根本的限制,也許就是何以大法師(The Exorcist)很難被超越的原因之一。因此,當開始看「現代驅魔師」時,心中並沒有太多的期待,但是最後主角Michael重獲對上帝的信仰時,忽然讓我很感動。

 

首先談一談劇情的部份。一直要到後面,觀眾看到小Michael在母親的喪禮偷偷將十字架折掉,才知道Michael不肯相信上帝到什麼地步,這一段再加上最後Lucas神父所說的,他在初見Michael時很想把他踢出去,因為他看到自己年輕的樣子,其實在DVD中的刪減片段裡,有一幕是Lucas神父向Michael提到,他自己失去信心的時間,也是他的母親去世的時候,所以這兩段是前後呼應的。這一被刪減掉的片段雖然可以更清楚地讓觀眾瞭解到Lucas神父最後這番話的根源,但相對地,也會讓最後那番話侷限在兩人「相似性」較小的範圍內,所以刪減掉其實是比較好的處理。

 

另外,在Michael的噩夢中,那隻忽然抓向他的手大概是電影中唯一一幕嚇到觀眾的畫面吧,在DVD中的刪減片段中也有較完整的說明,導演最後直接剪接的這個畫面就效果來說還是比較有驚嚇力的。此外,片中一句「上帝今天不在這裡」,算是向「大法師前傳」(EXORCIST: THE BEGINNING)致敬吧。

文章標籤

kouj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最近剛好有機會將幾部「大法師」系列的電影看了一遍(只差THE EXORCIST II了,不知有沒有或會不會有三區的DVD),個人對這系列電影的評價為:THE EXORCIST的經典地位從未動搖、Renny Harlin's EXORCIST: THE BEGINNING相當不錯,Paul Schrader's DOMINION: PREQUEL TO THE EXOCIST以及THE EXORCIST III則非常乏味,令人昏昏欲睡。

 

大法師首次上映是在1973年,當初因為驅魔主題以及內容的驚聳,被譽為恐怖片的經典之作,許多在當時不能於電影院播出的畫面,後來則以完整版的方式呈現。之後於1977年拍了續集(THE EXORCIST II)1990年又拍了第三集(THE EXORCIST III);此外,為了說明大法師的背景,又於2004年和2005年分別由兩位不同的導演拍了前傳(EXORCIST: THE BEGINNING, DOMINION: PREQUEL TO THE EXOCIST)

 

比較這兩部前傳可以發現一些有趣的事情。2005年上映的DOMINION: PREQUEL TO THE EXOCIST其實早在2001年開始就開拍了,但是卻是由2003年才開拍的EXORCIST: THE BEGINNING先於2004年上映;而兩片導演訴求的重點也非常不同,Paul Schrader強調的是不希望與大法師有太多相同之處,而Renny Harlin則秉持著與大法師劇情連接的需要前後呼應,但是兩部片都是由Stellan Skarsgård擔任男主角Father Merrin因此,起初連著看兩部前傳,讓人有一種很奇怪的感覺。就個人觀感來說,Renny Harlin的版本是比較能夠讓觀眾了解大法師裡那個黑色惡魔頭像的來源,以及Father Merrin的經歷,在整體風格和氣氛的營造上也比較接近大法師。

文章標籤

kouj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工人還是超時上工,其他人則苦無工作。── THE WIND SHAKES BARLEY

 

當電腦發明的時候,他們告訴我們,我們將可以因為電腦的速度節省更多的時間,讓我們發揮更多有用的才能在我們的生命上。

 

當電腦發明的時候,他們告訴我們,我們將因為可以在螢幕上檢視,減少紙張的浪費,為環保盡一分力。

文章標籤

kouj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«123